一年之计在于春。3月份,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院铆劲发力,连续推出5场高质量思政论坛,内容涵盖宗教中国化、新闻宣传、学术论文写作、科研项目申报、课程思政等,为学校思政工作发展带来又一场育苗助长的“春雨”。
3月23日,浙江省民宗委二级巡视员,《浙江通志·宗教志》《浙江通志·少数民族志》《浙江宗教史》主编莫幸福应邀做客浙江工商大学思政论坛,开讲《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提升治理水平》。党史党建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李军主持论坛。
莫幸福说,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是做好新时代宗教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2021年12月3日至4日,全国宗教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莫幸福将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精神概括为“九个必须”“六个方面”“七项任务”和“五对关系”,并围绕这四个关键词对宗教中国化进行了深入解读。本期思政论坛对学校加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宗教中国化理论研究提供了有力指导。
3月23日,浙江日报全媒体编辑中心要闻部主任钱峰做客浙江工商大学思政论坛,他从自己策划实施党的十九大、建党一百周年、G20杭州峰会等一系列重大主题报道的实践出发,现场分享“如何做好新闻报道和策划”。传播与舆情研究中心副主任李蓉主持论坛,学校辅导员、信息员、网评员等参加论坛。
钱锋认为,高校是一座新闻富矿,只要紧跟形势、抓住特点,高校新闻就一定大有可为。钱锋从求同存异、问题意识、时效意识、广交朋友等方面分享了发现新闻的方法。
在谈到新闻策划时,钱锋说,“新闻策划就是新闻背后的思维体操”。他从《解放日报》《浙江日报》庆祝建党100周年特刊的策划出发,生动讲述了如何在新闻策划中提高立意、化为意象、形成行动、打造IP(人格化传播)。谈到新闻如何写,钱锋着重强调了要有用户意识,要会讲故事、触动情感、艺术表达、多看多学,“《人民日报》太湖美稿件六易其稿,就说明好稿不厌百回改”。
论坛结束后,钱锋与参加论坛的教师进行了热烈交流。
3月1日,《浙江学刊》副总编辑、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田明孝应邀担任浙江工商大学思政论坛主讲,与学校思政教师分享“学术论文的选题与写作规范”。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梦云主持论坛,相关思政课教师、辅导员等参加论坛。
田明孝从编辑选稿的角度,介绍了当前投稿文章存在的普遍问题,并对文章选题和写作规范提出专业建议。他说,选题要突出学术性和新颖性,既要有理论上的突破,还要有方法上的创新。“要立足于解决中国实际问题,做有中国特色的学术研究,同时要具备跨学科视野。”
他说,论文写作要具备注重学术规范,“写好文章,需要对摘要、文献综述、引用、结论等多方面格式要求作出规范解读。”此外,他鼓励思政教师提高写作质量,形成稳定且高质量的作者群。
3月2日,浙江工商大学思政论坛邀请外国语学院党委副书记刘望秀、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李建伟以“2022年度教育部项目申报辅导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讨”为题开展交流指导。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何波主持论坛,学校二级学院党委副书记、辅导员等参加论坛。
刘望秀从“何为课题申报”、“何为好课题研究”、“如何确定研究选题”和“如何利用相关文献”四个方面进行交流。“研究是胜任工作的必然要求,是解疑释惑的基本要求。”她鼓励辅导员要关注时代性课题、与工作有关的重大问题,精选、精读相关领域的研究文献,积极申报各类课题。
李建伟结合自身经验,展开了“递进式”学术研究的探索与反思。他说,辅导员、思政教师们应该进一步打开思路,从发现问题、研究兴趣、确定主题等方面组建合适团队,加强积累,高度提炼,反复修改,在艰辛努力中结出丰硕果实。参加论坛的教师表示受益匪浅。
3月31日下午,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江博琼、人文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李蓉作为主讲人在浙江工商大学思政论坛交流课程思政建设经验,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成员、部分专任教师参加论坛。
江博琼教授以《课程思政的合理性评价闭环构建》为题,从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高度切入,提出了“机制先行、思学同步”的顶层设计,“理解职业道德、培养职业素养、根植中国精神、强化理想信念”的专业浸润,着力打造“课程评价、专业评价、社会评价”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
李蓉教授就《新文科背景下新闻传播类本硕课程思政全链路教学探索与实践》进行分享。她着重从顶层设计、“业界端+学生端+教师端”的三端协同、全面提升新闻传播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三方面讲述了《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在我校的具体实施,并借助《纪录片专题研究》与《新闻传播理论基础》两个课程思政建设案例,生动展示了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的内在联系。
浙江工商大学思政论坛是浙江工商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院的品牌项目,主要目的是整合全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统筹推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积极服务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截至目前,浙江工商大学思政论坛已推出16期,先后邀请王永昌、刘同舫、俞斌等专家学者来校交流。
据悉,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院今年还将结合课程思政、项目申报、专报批示、舆情研究等推出十余场高水平思政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