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院国际法学系、国际法与知识产权党支部共同举办“国际法课程思政要素的提炼及实施路径”教学研讨会

发布时间:2021-09-16浏览次数:421


2021914日中午,法学院国际法学系及国际法与知识产权党支部在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成功举行“国际法课程思政要素的提炼及实施路径”教学研讨会。法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宋杰,法学院党委委员、纪委书记、法律诊所教育中心主任刘建明,院长助理、刑法学系主任董文辉,基础法学与法律诊所党支部书记、基础法学系主任章安邦,民商法学系主任季若望等多位老师应邀参加本次教学研讨会。研讨会由国际法学系俞燕宁教授主持。

法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宋杰在致辞中指出,思政教育不应只限于国内法教育活动,国际法教学也应当予以高度重视,国际法的实际运用能力是体现国际法课程思政内容的核心点,尤其应思考如何通过讲授思政内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在国际交往中维护国家利益。

主讲人国际法与知识产权党支部书记房旭老师以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教育论述为出发点,依次分析了课程思政的基本概念、教育部课程思政建设背景、教育部推动建设情况、课程思政要素挖掘过程中可参考的相关资料、课程建设要点与实践案例。其中,房旭老师特别强调了课程思政的关键点和落脚点是思政,应当在教学活动中结合不同专业的特性始终贯穿思政教育这一主线,才能解决好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两张皮”问题,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同时,房旭老师也列举了课程思政融入国际法教学实践的实例,如在国家领土法课程中,应探讨领土主权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意义,培养学生的领土主权意识以及强烈的历史责任感。最后,房旭老师点明了留学生课程思政的重要目的,即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和法治思想,维护负责任大国形象。

法学院党委委员、纪委书记、法律诊所教育中心主任刘建明随后对房旭老师的主题发言进行了点评。他首先肯定了国际法学系对课程思政教育所作出的探索与努力,也高度认可房旭老师对课程思政的理论体系、文件渊源等方面的精彩论述,并提出了两点想法:一是要理解“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二者的结合应强调专业元素和思政元素的无缝对接,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感受到思政的力量;二是从专业角度讲,自然学科主要从讲授学术发展史的角度融入思政教育,建议从万国公法以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挖掘国际法学思政教育的重要资料。

在交流环节,国际法系老师结合各自主讲课程,就如何深挖课程思政元素、如何在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如何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方案等问题同特邀嘉宾进行了探讨。章安邦老师认为,课程思政建设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对思政内容融入内心与行动之中,提升个人的内在价值观,着力点可以放在介绍学科历史人物与重要国际法事件。季若望老师有两点感想:一是课程思政的本质上是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二是建议思考法学教育的何种方面对学生价值观的影响。高一飞老师也提出,应当追求课程内容的真实性和立体性,可通过对立性批判的方式,衬托思政内容的价值,从而使思政课内容更加饱满。潘超正老师认为,将思政内容融入到学科教学中需要以案例和事实作为支撑点。最后,董文辉老师以刑法学教学为例,提出从正反两个方面的实例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做一个有正义感的法律人才。